CityEngine基于规则贴图的实现技巧(二)

0
分享 2015-01-02
通过内部规则控制实现纹理贴图,主要是指采用texture的方式进行贴图。在使用texture进行贴图的过程中其最关键的在于约束texture引入的图片所代表的实际大小和其摆放的位置等信息,因而就产生了控制图片代表实际尺寸、图片重复的次数两种方式的贴图。下面就针对这两种方式进行简单的介绍。
控制图片代表的实际尺寸 适用范围:主要指建筑物、护栏等的贴图。
引用的规则代码:
Lot-->
extrude(10)
comp(f){front:ftFacade | all:X}
ftFacade-->
setupProjection(0,scope.xy,scope.sx/rint(scope.sx/2.5),scope.sy/rint(scope.sy/1.5))
texture("WINDOW_02.jpg")
projectUV(0)

与贴图相关的规则介绍:
 setupProjection(uvSet,axeSelector,texWidth,texHeight) 该规则主要是对texture所引入的图片进行了约束,其中uvSet的取值范围[0,5],分别代表不同的Texture Layer,一般选0值;axesSelector确定了贴图时图片的U向和V向,texWidth和texHeight分别代表图片的尺寸所对应的实际的宽度和高度。
 texture(string texturePath) 该规则引入相应的贴图。
projectUV(uvSet) 该规则通过应用相应的投影矩阵创建最终的纹理坐标。与3D Max的塌陷功能有点类似。
 
引入该规则之后建筑贴图的效果。
控制图片的重复次数
适用范围:道路或与道路相关的具有走向的平面贴图。
引用的规则代码:
lenAlongU=geometry.du(0,unitSpace)
Sidewalk-->
NIL
Street-->
normalizeUV(0, uv, collectiveAllFaces)
scaleUV(0,rint(lenAlongU/20),1)
texture("street_1lanes_stripes.png")


与贴图相关规则的介绍:
 normalizeUV(uvSet,uvNormalizeMode,uvNormalizeType) 该规则约束了贴图是沿走向方向上进行贴图的。uvNormalizeMode有三个值的选项:u、v和uv;之前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发现它们的区别不是很大,在道路上贴图时一般选择uv项;uvNormalizeType有两个值的选项:separatePerFace和collectiveAllFaces,之前采用第一个值时发现贴图时并不按走向进行贴的,一般选择第二个值。
scaleUV(float uvSet, float uFactor, float vFactor) 该规则约束了当前贴图时的重复次数,其中uFactor代表长度方向上的重复次数,vFactor代表宽度方向上重复次数。
  

 
附注:本文档提供的规则代码可以在实际中实用,通过调整某些参数的值我们将会更清晰的理解这些规则、更好的实用这些规则。由于水平有限,其中的内容有解释不清的地方敬请雅正。

练习数据下载

文章来源:http://blog.csdn.net/arcgis_all/article/details/8276465

0 个评论

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